飞出农用机械一片天———访工学院农用无人机发明者李明教授

时间:2015/05/15 19:31:00  来源:   作者:   点击:

飞出农用机械一片天

———访工学院农用无人机发明者李明教授

 

  人物简介李明: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是“湖南省科技特派专家”、“湖南省科技特派员”,被评为“中国归侨先进个人”、“长沙市知识产权创造领军人物”、“长沙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主持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等课题16项;主持完成科技厅成果鉴定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13项(主持8项)。主持教改课题2项;指导湖南省大学生科创基金、学校创新基金3项。其产品多功能农用超低空无人机、6CHX-30茶叶烘干机、GMS-550型挂面自动生产线、小型收割机等已在生产中运用。

  李明出生在湖南一个偏僻的小村寨,从小便看着全家人围着那一亩三分地团团转,春播、夏耕、秋收、冬藏,零碎的土地,落后的耕作方式,尽管四季无休,收成却仍不尽人意。从那时起,李明便暗自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为改变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做点事情。

  农用无人机承载儿时的梦想2007年,李明赴日本东京大学深造,学习世界目前最先进的农机制造技术。在日本的留学经历,让李明真切感受到了日本科技水平之高,当时,他就立志回国后一定要做出一点成绩来。

  学成归国后,经过多方考察,细心的李明发现作物植保和授粉方面的机械化程度还是处于空白阶段,他决定研发农用无人机。

  从20146月开始,李明就带领团队从设计草图开始着手研制。设计制图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李明告诉记者,制图时,有时一坐就是一上午不起身,为了保证零误差,需要对每一根线条进行反复的涂改,很多时候都是弄得眼花缭乱。长沙的夏日酷暑难耐,三、四十平米的实验室条件简陋,堆满了实验器材,没有空调,只能靠两台小电扇,实在热得受不了,就干脆赤膊上阵。李明回忆说:“那时候苦和累倒是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而每当完成研制中重要的一步时,那种兴奋才是甜到心里。”

  尽管在资金、机械制作等方面存在种种困难,他都带领团队坚持作业,历时3个月,终于在8月底,一台全新升级版无人飞机试飞成功。作为中国农业院校自主研发的第一架农用无人机,该机可用于打药授粉,载重二十公斤,按一公斤一亩地计算,一天就可以飞播三百亩,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另外,它还有爬升快、操作灵敏、放药方便、产业前景广阔等特点。但李明仍不满足现状,为了精益求精,他在第一代无人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如今第二代无人机己基本成型,以电动代替了油动,将单旋翼升级为多旋翼。李明告诉我们:“农用无人机承载着我儿时的梦想,它为农业机械化而生,它的身上寄托着减轻农民耕地负担的重任,因此,我要对它不断改进,直到它在农业耕作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做科研要精益求精除了研制多功能农用超低空无人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李明和他的团队还研发了6CHX-30茶叶烘干机、GMS-550型挂面自动生产线、小型收割机等各类农用机械,获发明专利13项,其中多项产品已投入生产应用。

  每一个项目,李明都会深入到农机企业或者农村里调查,向农民询问农机上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绝不会拖到日后,他说:“科研人员不应该只是呆在实验室,而是多调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道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工具,真正知道生产出来的工具存在哪些问题,才能知道怎样去更新升级。”

  在实验中,李明对机器零件的要求很精细,对于精度不够的零件,他总是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地完善,确保机器正常运转。他的合作者亦是学生袁晴春回忆说:“在试验中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李教授都会要求重新来,在一次静电喷雾试验中,取样结果跟预想的相差太远,他要求我仔细检查每一个数据,然后再重新做,这种严格要求时刻影响着我。”

  为了专心做研究,李明几乎没有休过周末和节假日,偶尔打一次篮球都成了奢侈的放松,他常常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晚上二、三点钟回家对李明来说是家常便饭。很多人惊讶他的高效多产,但即便如此,李明还是不满意:“还有太多工作做得不够好,我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学生袁晴春告诉记者,前不久,李教授在高强度的工作下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生着病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实验。在学生们心里,李明就是这样一位对待科研拼尽全力的研发者。

  科研的魅力在于创新在李明看来,教学与科研一样,都需要倾注百分之百的心血。有一次,他的一位学生要撰写关于研发茶叶采摘机械的毕业论文,但只是上网随便找些资料和摘取一些书本上的表面信息敷衍了事,李明没有批评他,而是给这位学生讲述了自己在东京留学时的故事,当时李明提出从导师主攻的三个课题中选择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被导师当场回绝,理由是这个课题已经有人研究过了,不要重复劳动,要自己创新。这给了李明很大的触动,如今他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不断超越、不断进步。

  李明特别看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他说:“呆在实验室是做不好科研的”。通过观察,国内的垃圾处理问题引起了李明的关注,他便将垃圾处理作为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有了初步的构想,李明就带领学生付诸行动,他组建了一个科研团队,进行实地调查,并现场指导教学。获得资料后,李明又多方面引导学生动手分析垃圾组成成分并总结规律,得出较为科学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李明说:“态度很重要,我可以没有成果,但不能没有态度。”他表示,只要学生有研发的想法,他随时都尽力提供设备、相关指导以及研究资金。

  对李明来说,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作为教师,我要树人,作为农机人,我要造农机,这两个都很重要,不能将就,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毕生的梦想。”

  一架农用无人机,飞出了农用机械的一片天,他是一名农业工作者,一位科学研发者,也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头顶天,脚踩地,扎根的同时,李明还在不断地前进,用他的行动,为这片天地之间添上更多的机械动力,用双手,搭建一个农业科技的王国。

                    (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校报》2015年5月15日,学生记者 邓菲 陈文亮 马铭一)

 

 

 

 

 

点击下载文件: